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艺术形式和观念皆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艺术种类已经不能全面涵括当今的艺术内容。当下艺术创作呈现出跨学科,跨门类,跨领域,跨文化,融会贯通,交叉融合的态势。曾几何时,艺术材料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已然跃升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化,说明了艺术观念的拓展,审美精神的更新。
一、自由表现
现在狭隘的材料纯粹性在创作过程中已不再重要,而多种材料媒介的综合表现使作品散发着自由的光芒,这更加可贵!在当下一切皆可以成为艺术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假思索的滥用材料。视觉艺术的形式规律,物质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人文属性、艺术家的个性和地域性等是创作之“道”。不必刻意强调对材料的综合,在自由精神指引下的无拘无束的表现往往会产生令人感动的艺术效果,这是很好的创作状态,笔者已感受到且能把握住这一点。在创作《自然数》系列作品过程中,笔者广泛使用了油彩、丙烯、泥土、手机、手工纸、数字模型、印章等多种实物材料,这些材料并非简单地并置,在油彩的统领之下它们起到各自的造型作用;在表现手法方面,涂抹、泼洒、拓印、拼贴、火烧、烟熏、滴漏、打磨和刀削等无所不用,但并不滥用,这些材料语言皆统一在笔者创作理念和审美精神之下。
垣 2006年作 180*200cm
塬 2006年作 180*200cm
晗 2005年作 70*90cm
二、动态创作
对艺术材料的运用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先有观念,然后寻找相关的媒材来表现;另一种是作者对某种媒材很有感觉,再根据这种媒材做相应的艺术表现,这种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往往更加能够打动观众。艺术家的直觉对艺术创作非常重要,努力修炼自己把握直观感受的能力能使自己长久受益。而这两种创作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在创作过程中会经常相互转换。在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内心的解衣盘礴是我快乐的源泉。在创作《墙》系列作品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基于对土质材料的敏锐感觉有了表现的冲动,然后再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表达的观念,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观念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有时又会转化到其他观念,材料亦如此,在创作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也不会一成不变,有时会增加有时会减少,而这些变化又取决于创作理念和即时艺术感觉。
迹 2005年作 110*80cm
寄语 2005年作 80*70cm
人本之一 2006年作 180100cm
人本之二 2006年作 180*100cm
三、多维审美
艺术活动是心灵的审美活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当代的或后现代的艺术无不体现了相应时代的艺术家本人的审美情操。首先,由材料的形、色、质和肌理所构成的作品的视觉呈现是艺术作品的第一维审美层次,正如克莱夫·贝尔所云“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韵律和节奏是组成有意味视觉形式的主要内容;第二,材质本身所呈现的物性效果构成了材料艺术的第二维审美层次,可感可触,身临其境让人大呼过瘾;第三,运用何种材料,如何运用除了要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外还要了解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属性。任何材料都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具有特定的社会性、文化性。对所要表现的材料做深入解读是做好艺术创作的重要一环。一块废弃的电路板隐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人文信息,一片龟裂的泥土照应着千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个阿拉伯数字写照了人类逻辑思维的痕迹。佛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个小小的特定材料往往照应着一个伟大的乾坤。
书中自有黄金屋 2005年作 50*50cm
书中自有颜如玉之 2005年作 50*50cm
羽毛球飞过的天空 2005年作 70*90cm
纸飞机之一 2005年作 40*60cm
纸飞机之二 2005年作 40*60cm
纸飞机之三 2005年作 40*60cm
张振江
2006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201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当代油画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画院签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实验绘画教学、创作、研究。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